醫佛同緣

佛教身心療法 疫境自強行動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11號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大流行」,這種表述是指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重大且持續的人傳人狀況。截至目前(4月9日)為止,全球病例數逾140萬,死亡人數逾8萬,而且未有止息之勢,這意味將有數以萬計的生命危在旦夕。
醫佛同緣

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才算得上是佛教徒?

很多人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是佛教徒?很多時候我們填寫問卷,遇上「宗教」一項,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才可以填寫佛教呢?是不是信佛念經,修禪打坐就是佛教徒?或者有讀過佛學課程,有學位就是佛教徒呢?答案很簡單,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因為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寶為根本,而所有禪行,都是跟隨佛、法、僧學習的。三寶在心中,就有智慧,所以沒有皈依,就是門外漢,不是佛教徒了。
醫佛同緣

想一想如果是佛陀,你會怎樣處理問題?——活在當下,修行在紅塵

常常聽人說,在家學佛困難,沒有適當的環境修行,其實在家學佛,也有愉快、輕鬆、灑脫、自在的一面。佛教的大家庭,由佛教七眾所組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五眾皆為出家眾,其餘優婆塞與優婆夷二眾則屬在家男女眾,又作居家、住家、在家人,是指成家立業,過著家庭生活,而自營生計的佛教徒。在家而皈依佛教,俗稱居士。在佛教的歷史裏,最早皈依釋迦的是兩位優婆塞,帝梨富沙和跋梨迦,他們是商旅,路經菩提樹下時向剛成道的佛陀供奉炒麵粉和蜜,並皈依佛陀和佛法。在家修行的歷程,就是皈依、受戒,和修學定慧。
醫佛同緣

我執是引起眾生無明苦惱的來源──認識「你」、「我」、「他」

「你」、「我」、「他」,是我們在日常談話中慣用的代詞,雖然我們時常會用到這些名相,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留意這些用語,在我們心底下有甚麼意義,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同時為甚麼我們會用這些代詞呢?在談及執著「你」或「他」這個名相時,因為可以用第三者的角度來闡釋問題,大家容易明白到矛盾或煩惱的產生,是因為名相或標籤的背後,有著實執性和不變的觀念存在,但在渉及「我」這個觀念時,因為關係到自身的問題,大家在理解上就會變得比較困難了。
醫佛同緣

佛教徒可不可以吸煙呢?我們如何打造一個無煙世界,饒益有情?

夕陽西下,陌上歸人,經過一日辛勞的工作,拖著疲乏的身軀,慢步踏上歸途。遠望田莊,炊煙縷縷,想著回家後可以與家人一起進膳,共享天倫,體內的疲勞已感到一掃而空。這些情況,在工商業發達的社會,是很難想像得到的。這些景象,在石屎森林中,亦很難有機會看到。現代社會,家中早已沒有煙囪,人人可以見到的只是工廠的煙囪。隨風吹送來的不是飯香,而是污染的空氣。混濁的氣流,嚴重時凝聚不散,像霧一樣濃罩著這個世界,影響社會生態,並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醫佛同緣

墮胎不僅屬於殺生,而且屬於殺人,是很重的惡業!

墮胎(abortion),又名人工流產、人流、中止懷孕、終止懷孕、刮宮、終止妊娠、誘導性流產(induced abortion)等,俗稱打胎、落仔、夾娃娃,是指用藥物或手術在胚胎或胎兒還是存活的時候以人工方法終止懷孕狀態。墮胎的歷史悠久,而相關的法律規範和它背後的文化種族意識在世界各地都不盡相同,正反兩方面的意見爭論非常激烈,主要圍繞宗教、道德倫理和到底是胎兒的生命權比較重要(pro-life),還是女性的身體自主權更重要(pro-Choice)等。筆者的意見則認為應多討論當婦女懷孕後而有打胎的意願時,有沒有給與足夠的支援,終止懷孕是不是唯一的選擇,和事情發生後是否對女性有充分的照顧。
講座重溫

佛教:邁向積極人生的宗教

佛教是一個古老而智慧的教學,提供了實現積極人生的指導和方法。 佛教教導我們要學會放下執著和貪欲,培養無私和慈悲的心。透過修持正念和觀察內心,我們能夠超越負面情緒和困擾,實現內心的平靜和和諧。
講座重溫

遠離病苦做個健康快活人

遠離病苦,做健康快活人!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這個充滿壓力和繁忙的現代社會中,保持身心健康變得尤為重要。 健康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而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來實現它。這包括定期運動,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積極的心理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