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孖的樣子很可愛……細孖也很趣緻。」「他們的樣子有點分別……」「是呀!他們的血型也不同。」面對著這對剛出世不久的孿生兄弟,心裏也感受到他們父母興奮的心情。經歷了千辛萬苦,要人工受孕才能擁有這對活寶貝,自然更加珍惜。
人工受孕,俗稱「試管嬰兒」,這個科技於1944年在實驗室內研究成功,第一個試管嬰兒於1978年出生,現在已二十多歲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遺傳基因工程有突破性的發展,體外受孕的技術一日千里,年前又有「複製羊」的出現,這對社會道德和倫理的衝擊是越來越大,對某些宗教來說更是嚴峻的挑戰。
不育的夫婦,渴望有孩子是不難理解的,所以用盡一切方法去幫助他們是醫生的責任,除了要對他們詳細解釋各種方法外,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和分析有關於道德、倫理和宗教的問題。而不育夫婦是承受不少壓力。這壓力是來自,夫妻間、家人和社會,他們或會有自疚的感覺,處理不當可影響婚姻,而在醫理的過程中,除了消耗精神和時間外,還要面對那患得患失的心情。
生殖科技的進步,對某些宗教來說不一定能接受,有些宗教相信神的存在,神是萬物之靈,創造宇宙和生命,所以對於在實驗室內作為生命的起點,在信仰上有一定的衝擊,同時自年前有複製羊的出現,科學家相信距離複製人的技術不遠,而且這是無性的生殖,所以一定為信仰神的徒眾所詬病;反之,佛教徒則沒有這個心理負擔,因為佛教是沒有神這個觀念的。佛教的特別之處就是指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滅而散,不假外求,不操控於別人之手,這就是佛教的智慧。佛教對於生殖科技的發展是抱開放的態度的,沒有宗教的包袱,只考慮道德的問題。
生殖科技引申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過剩的胚胎,可不可以用來做實驗,而現在又有複製胚胎的技術和可以從早期的胚胎拿取幹細胞,試用以培殖人體各種器官,這裏就涉及殺生的問題了。佛教一般相信「識」入胎就是人一生的開始,所以佛教反對墮胎,將墮胎等同殺人,所以在實驗中的胚胎就要特別小心處理了。